
自2022年2月爆发的俄乌战争至今已经经过了3个年头,这场21世纪最大规模的区域性战争,深深影响着中美俄三国之间的关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近日一位美籍华人学者对中国发出了令人费解的警告:“俄罗斯赢得战争或将有害于中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裴敏欣的观点
1957年裴敏欣出生于上海,从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后,裴敏欣去往了美国先后在匹兹堡大学和哈佛大学完成了他的硕士与博士学位。此后,逐渐在美国生根发芽,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任教,并于多家智库有着深厚的联系,成为了中国问题专家。
此前,裴敏欣在彭博社发表了一篇有关于中俄两国关系的评论文章,文章指出:“俄罗斯一旦取得俄乌战争胜利,中国便会失去此前建立的国际优势。”
这篇文章因为这一新奇的论点,一时间引发了广泛的关注,那么他到底写了什么?
首先,裴敏欣分析了当前乌克兰战局的形势。他认为在特朗普取消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援后,乌克兰前线开始面临装备缺失、弹药不足等问题,直接导致了在战事中接连失败,面对士气正盛,攻势迅猛的俄罗斯军队,乌克兰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裴敏欣紧接着写到,经过库尔斯克的大胜,俄军士气大振,俄罗斯军队紧接着就开始了对新一轮全面进攻的准备,而乌克兰此时仍然在等待西方的援助,由美国所发动的这场“代理人”战争,已经逐渐倒向有利于俄罗斯的一侧。
但,裴敏欣认为美国并没有彻底丧失战略主动性,因为俄罗斯的胜利或将对中国的发展产生“障碍”。裴敏欣提出这一论点的基础,便是因为俄乌战争期间逐渐恶化的中欧关系,裴敏欣断定这是这一情况必将影响中国的发展速度。
在2020年前,由于“中欧班列”等经济合作措施的提出,中欧关系之间的联系的越来越密切,而中欧两方的关系也在不断密切的经济的来往中加深。可以说,在俄乌战争爆发前,中欧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全面的合作。
但随着乌东战局的开打,中欧不可避免的在俄乌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再加上背后美国的推波助澜,欧洲许多国家都对中国产生了恶意,其中卢森堡的反华行为就是最好的例子。此外,欧洲诸国还在台海问题上做动作,包括法国在内的多个欧洲强国都曾向台湾派出了使团。
台海问题是中国的底线,欧盟这样的行为,无疑会对中欧之间的关系产生不可逆的破坏,即便是俄乌战争结束,这样的关系都可能不会缓和。这样,中国便失去了欧洲这片土地上的巨大市场。
中国,利用几十年的时间,建设了全世界最完善的轻工业体系,这也让中国具备了成为“世界工厂”的能力。而缺少轻工业产能的美国,就成为了中国商品出口的最好市场,每年中美的贸易往来数额都极其夸张。
但自2018年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征收巨额关税后,中国走美国贸易这条路行不通了!
欧洲便成为了中国所依赖的市场,这也就是“中欧班列”政策诞生的原因。失去了欧洲市场,中国就必须寻求与东南亚合作,或者是开发目前还没成型的非洲市场,但无论怎么选,中国都将为此付出更高的成本。
除了欧洲的问题外,裴敏欣还提出了一个结论,他认为俄罗斯在获得战争胜利后,会背叛中国。但就这一问题,他仅仅将原因归结于“对中国产生地缘政治威胁”,显然是不具备任何说服力的。
无论是俄罗斯还是欧洲,都不会是问题
首先我们谈论裴敏欣笔下所说的欧洲问题。显然他低估了当今世界的多边贸易形式,也低估了欧洲诸国的领导人的能力。以法国为例,虽然在此前马克龙曾在台湾问题上做过动作,但是在2023年,马克龙亲自访问了中国,并在全世界媒体的面前,与中国签订了高达2000万美元的合作。
此外,在2025年4月特朗普推出对等关税政策后,对美贸易因为高额关税已经不再具备优势,反而是中国市场展现出了勃勃的生机,此后如德国、法国等欧洲老牌强国都增加了在汽车、芯片等方面与中国的贸易联系。
可以见得,尽管欧洲与中国在俄乌冲突中抱有了不同的立场,但是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获取经济利益才是重中之重,中国只需要维持自己的高速发展,便可以保持自身在中美贸易战中的竞争力。
然后就是中国对市场需求的问题,自2018年中美商战爆发后,我国就意识到了开拓新市场的重要性,这些年我们不断与东南亚诸国接触,推出类似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政策,就是为了获取东南亚广阔的市场。
在这片拥有7亿人口的群岛上,中国的制造业必将的得到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其次,我国对于南非的援建工作从未停止,南非也在近些年展现出了其蓬勃的生命力与发展潜力。因此,市场问题,早已就在我国的日程上,无需他国的担心。
最后,就是裴敏欣所提出的被俄罗斯在背后“捅刀子”的问题。中俄关系,之所以能维系这么久,是因为在当前的形势下,两国不抱团取暖,就必将被美国逐一破之,中国明白这个道理,俄罗斯更明白这个道理。
在4月30日,中俄外长拉夫罗夫与王毅的会谈中,两人明确表示,在未来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经贸来往必将更进一步。而此前,合作开发远东方案的提出,也能证实俄罗斯目前对中国的态度,种种迹象都清晰的表达出来一个事实,俄罗斯背叛中国根本是无稽之谈!
裴敏欣在这一敏感时期提出如此观点,很可能是为了维护美国利益而做出的离间中俄关系的计谋。这样不负责任的发言,无疑是在破坏当今世界的多边形势,对此我们根本无须理会。
参考资料:
外媒:马克龙“预告”4月初访华,称中国参与和平努力是“好事” 环球网 2023-02/26
王毅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会谈 新华网2025-04-01
中美关系未来的三十年 观察者网2011-10-10